朱熹的解释更奇特:“庚,更也,事之变也。先庚三日,丁也,后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宁于其变之前,癸,所以揆度于其变之后。”这就不是在说数字,而是利用谐音作别解,似与其本意不符。
笔者以为,其含义仍是表示多的意思,但其多的程度大于三,而小于十。当然也可以用六、八, 如《诗经·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怎能说我没有很多衣裳,只是都不如你做的好,只有你做的衣又合身又漂亮。
怎能说我的衣裳不算多,只是都不如你做的好,只有你做的衣又舒适又暖和。)
这首诗中的七、六都是表示“多”的意思。之所以要用七,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对于十进制而言,七是三的补数,用三表示了一种多数,就用七表示另一种多数。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也是在表示七,见图2-1。
笔者以为,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数字:事件开始的时间,事件待续的时间。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表示从甲日算起,七天后开始,持续七天,“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表示从甲日算起,三天后开始,七天结束。一件事情要在三天或七天后开始,原因也许是为了选吉日,也许是要用些时间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