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酷吏列传》中那些官员一样,兒宽也是从官僚机构底层起步,最后位至三公的。和他们一样,他也是张汤圈子里的成员,受益于张汤的提携之恩。但司马迁特意将其他张汤关系网络中显赫官员都放入《酷吏列传》,而兒宽却受到了区别对待,入了《儒林列传》。司马迁虽曾赞扬过张汤提携有才能的下属,却在《酷吏列传》从未提及兒宽也是张的受益人之一。
司马迁之所以特意剪辑有关兒宽的记述可能是出于两点考虑。兒宽的个人品性与政风极有可能与张汤集团的其他人截然不同:在《史记》中,他“温良,有廉智”,张汤圈子里的其他官员则“暴酷”。而且兒宽被塑造成了儒生官员的楷模。兒宽出身卑微,但精通五经,是少数能官至高位的儒生之一。司马迁将兒宽与张汤的关系轻描淡写,遮蔽张汤在儒生兒宽升迁上所起的关键作用,于是他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印象:兒宽的成功归功于其在五经方面的学识。
司马迁不仅有选择地忽略儒生官员是如何利用他们的政绩与社交手段而得以在官场上爬升的,在《儒林列传》中他也没有提及那些来自显赫家族的儒生。一方面《史记》上记载的绝大多数儒生都出身寒微,而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一些儒生被皇室延请为教师,因此不难想象,一些权贵家族的后代对五经是有所了解的。譬如,曾任太常的孔臧的先祖是帮助刘邦创立汉朝的功臣元勋。承袭了其父爵位的孔臧是一位多产的作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列在儒家名下的就有他的十卷作品。司马迁引用了一份孔臧曾帮助草拟的奏疏,他想必对此人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司马迁却从未将孔臧归为儒生,也未将其列入《儒林列传》。《史记》中儒生官员似乎全都出身于寒门,依靠在儒家典籍方面的专长得以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