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观否定反省式家长主义的根本假设:强迫一个人接受他认为没有价值的行动或节制,可以使其生活得到改进。接受挑战模式的人也许同样认为,信仰的虔诚是人类应当对自己的现世处境做出的回应的重要内容。但是他并不认为非自愿的服从——在痛苦的阴影笼罩下的祈祷——有任何伦理价值。他也许会认为,活跃的同性恋者因为没有理解性爱的本质而玷污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不会认为,同性恋者违背自己的意愿,仅仅由于恐惧而自我节制,就能克服其生活中的缺陷。这就是说,根据挑战模式,重要的不仅是外在的结果,正确的动机或感觉对于正确的表现也是重要的。
若是说挑战模式排除任何形式的家长主义,就言过其实了。因为它在家长主义中看到的缺陷可以因得到赞同而被克服,假如这种家长主义相当短暂而有限,那么即使赞同根本没有出现,它也可以对选择做出有意义的限制。我们知道,被迫学习音乐的孩子,以后很有可能同意这种强制,认为它事实上使他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假如他不认为这样,他在那种知识没有用处的生活中也未失去多少基础。不过,同意无论如何必须是真正的同意,当一个人被施了催眠术、洗了脑或因为恐惧才改变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同意。只有当同意本身是行动者的表现,而不是灌输到他脑子里的别人的想法,这时才有真正的同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