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又说:“人的本性,通常是寂静不动的,但一旦受到感触就会立刻有所反应。‘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这句话,就是说反应并没有先后之分,都是瞬间发生的。”
【解读】
阳明先生在此明确指出,声色货利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存在是合理的。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愉悦,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阳明先生也严肃地提醒我们,追求声色货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道德规范,不能毫无节制、肆意妄为。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这些追求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在道德的框架内进行。在追求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约束,适可而止,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越过道德的底线。
【原文】
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众曰:“不见。”佛说还不见性。此义未明。
先生曰:“手指有见有不见,尔之见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睹有闻上驰骋,不在不睹不闻上着实用功。盖不睹不闻是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是致良知的工夫。学者时时刻刻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工夫方有个实落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着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矣。岂以在外者之闻见为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