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作品在晋宋之际及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与足够重视,仅萧统和钟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到唐代,陶渊明开始受到了一些著名诗人的推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初步的肯定。王维和孟浩然等人的创作明显受到了陶诗的影响。宋代以后,陶渊明受到了普遍一致的推崇,完全确立了诗歌史上一流诗人的地位。
在充分肯定陶渊明创作方面艺术成就与影响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消极的一面。他为人及诗文中逃避现实的态度,曾给后代作家以不良的影响。有些诗人政治上失意后,常以陶诗自遣。如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但与积极方面比起来,消极影响只居次要地位。
二、谢灵运和鲍照
谢灵运(385—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祖父谢玄,东晋名将,曾组建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军。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又因小时寄养在外,小名客儿,故又名谢客。
陈郡谢氏有爱好山水的传统,对谢灵运有一定影响,他一直未尝废丘壑。刘宋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政治上受到排挤,出任永嘉太守,地当边海。为排解失意情绪,遂纵情山水,肆意遨游。民间听讼,不复挂怀,开始大量创作山水诗。后来,干脆辞官回会稽。宋文帝时,因谋反罪被收,诛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