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的爸爸听着女儿的哭声既心疼又着急,他走到昕颐房门前,一边敲门一边说:“昕颐,是我,开开门,咱们谈谈!”
昕颐打开房门,看见爸爸回来,哭得更加厉害了。
爸爸安慰昕颐说:“昕颐,我知道你难过,受了委屈,你能和我说说吗?”
“我不想说,我什么也不想说。”昕颐哭着说。
“你知道你这一哭,我心里也难受吗?”爸爸问她。
“我知道,但是我受不了,忍不住。”
“昕颐,我知道你想妈妈,对不对?我也想她,可是她已经离开了,我们还要好好生活,甚至比之前过得更好,是不是?你想,如果你妈妈知道你天天不开心,还哭得这么难过,她不会难过吗?”
“爸,我想她,我想她回来……”昕颐抽泣着说。
爸爸把昕颐揽到怀里,摸着她的头说:“你知道吗?妈妈活在我们的心里,她永远都和我们在一起,你开心的时候她就开心,你一难过她也跟着难过。你想妈妈伤心吗?”
“不想,我希望妈妈永远都不会难过。”
“那你就不要哭了,有什么憋在心里的话都和爸爸说出来,爸爸希望你是开心快乐的,像我们从前的小昕颐一样。”
……
昕颐依偎在爸爸怀里,和爸爸说了好久的话,压抑在心里的情绪终于释放了出来。
要知道,每对父母向孩子发问都是出于爱,都是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案例中小男孩的妈妈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儿子知道错在哪里,并让他记住错误,下次不再犯。显然,一连串的提问并没有产生任何效果。昕颐的爸爸就不一样了,他没有从问题本身入手,而是首先接纳了孩子难过的情绪,并理解孩子的情绪。这样一来,孩子便拥有了理解和接纳她的人,也就不再觉得孤单无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