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城镇居民,多是封闭式院落。沿纵轴线布局,但方向不限于正南正北。其中,大型民居住宅多在中央纵轴线上建门厅、轿厅、大厅及住房,再在左右纵轴线上布置客厅、书房、次要住房和厨房、杂屋等,从而成为中、左、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后部住房则常为二层建筑,楼上婉转相通,且在各组之间,设置通连前后的交通线“备弄”(即夹道),兼有巡逻和防火的作用。为了减少太阳辐射,院子采用东西横长的平面,围以高墙,同时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以利通风。客厅和书房前则每凿池叠石,广植花木,以构成幽静的庭院。有的住宅还在宅的左右或后部建造花园。
南方民居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徽派民居和江浙水乡的民居。徽派民居在布局上的最大特点是房屋常沿地势的高低而灵活地排列组合,依山傍水,靠山近,顺河流或山溪展开,形成了一个具有多变的曲线与完整形体的建筑群。徽派民居,四周均围有高墙,不少房屋都筑有防火墙。在白色的外墙上,一般很少开设窗户,即使有也只是小窗。窗户通常是用水磨砖或黑色青石雕砌成各种形式的漏窗。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阻挡山风和秋冬时的雾气。阶梯式的山墙,高出屋面,墙头多用青砖或青石雕成卷草、如意等图案,与装饰讲究的大门相映衬,反映出屋主的身份、地位。明代徽派民居的结构,一般为“五间式”。天井是连接各部分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单幢建筑而言,徽派民居属于方整紧凑的那种,占地较少而使用面积较大。徽派民居在建筑上的特色,体现了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的需要,在浙江、江西类似地区也能找到徽派民居的痕迹。[78]